<track id="qaxlc"><ruby id="qaxlc"><menu id="qaxlc"></menu></ruby></track>
  • <td id="qaxlc"><ruby id="qaxlc"></ruby></td>
  • <td id="qaxlc"><ruby id="qaxlc"></ruby></td>
      <track id="qaxlc"></track>
      天天消息!2400億美元華人資產,緊急大搬家?
      2023-03-21 19:03:18    騰訊網

      原創 劉曉博?

      最近兩天,一個令人吃驚的財經新聞在網上流傳:


      (資料圖片)

      硅谷銀行、瑞士信貸暴雷后,引發了在美國、歐洲的華人資產大搬家。一個月內,華人從美國和瑞士分別轉出了760億美元和1650億美元的資產。

      這些流出的錢,投奔了新加坡、香港或者加拿大。

      消息還說,由于近期業務太繁忙,香港某大銀行已經取消了員工休假,周六、周日也上班。

      我在網上搜了一下,沒有查到權威媒體對華人資產逃離歐美的報道,也無從證實上述資金量的真偽。

      但的確查到:匯豐銀行在香港宣布,由于業務繁忙,從3月25日開始在旗下三家分行率先試行一星期7天營業,在周末的額外營業時段為預約客戶提供服務。

      具做法是:星期六延長服務時間至下午5時,并于星期日下午2時至5時營業。(下圖)

      那么:歐美華人資金大搬家是真是假?背后到底有什么玄機?

      我個人的判斷是:

      由于美國硅谷銀行、簽名銀行暴雷,第一共和銀行、銀門銀行岌岌可危,銀行業的多米諾骨牌已經被推倒,雖然監管當局對硅谷銀行、簽名銀行儲戶存款予以了兜底。但未來如果有更多銀行出事,是否都可以獲得兜底,尚存在不確定性,所以部分存款搬家是必然的。

      更令人擔憂的是,此次瑞士監管當局在處理瑞士信貸問題上,打破了業內的慣例,讓持有AT1債券的機構和個人血本無歸,讓更多的人對銀行業和監管規則的不確定性深感憂慮,資金從歐洲流出也是必然的。

      上圖是全球“金融穩定委員會(FSB)”發布的2022年版“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”名單,瑞士信貸雖然處于最低一級,但仍然名列全球最重要的15家銀行之列,跟中國建設銀行地位接近。

      這樣的大銀行,顯然不能倒閉。如果倒閉,必然地動山搖。

      所以當瑞士信貸暴雷后,瑞士監管當局立即宣布將不惜代價地救助。其中包括:

      第一,讓瑞士最大的銀行——瑞銀來收購瑞士信貸,價格為30億瑞士法郎。

      第二,提供無限量流動性支持,保證救助瑞信成功。

      最新的消息說,瑞士政府和央行將提供約2600億瑞士法郎(合2800億美元)的支持,相當于瑞士GDP的1/3。這筆交易將涉及大量公共支持,包括三筆流動資金和貸款,以及瑞士政府承諾消化收購帶來的高達90億瑞郎的潛在損失。

      2800億美元,接近2萬億人民幣,這筆錢足以幫助恒大還債了。

      瑞士總人口才870萬,這相當于每人拿出3.6萬美元來救助瑞信。

      第三,最令人瞠目的是,在這樣不惜成本的大救助下,瑞士當局竟然宣布:總金額約160億瑞郎(約合172.4億美元)的瑞信額外一級資本債券(AT1)將被減記為零!

      也就是說,在瑞信被收購、股東可以拿回40%資產的同時,持有160億瑞士法郎債券的投資人將血本無歸!

      這絕對是驚世駭俗之舉,被一些人認為是“國家賴賬”。

      熟悉金融的朋友應該知道,在銀行暴雷的時候,有一個公認的資產清算順序。一般按照存款優先于其他債權、其他債權優先于股權來安排。

      具體來講就是:當銀行暴雷,需要破產清算的時候,首先要保證清算工作組的費用,他們處于最優先考慮的地位;其次是所欠員工工資和社保,再次是優先支付個人儲戶存款的本金和利息;再往后,是企業存款、各類債務,一般債務優先于次級債務;最后如果還有一點渣渣資產,可以按比例分給股東們。

      總之,站在第一排擋“破產子彈”的首先是銀行的股東們。

      站在第二排“擋子彈”的,就是上面說的AT1債券的購買者。這種債券是次級債,主要是用來幫助銀行滿足資本充足率的。當銀行資本充足率不足,即將出現風險的時候,這種債券就自動轉換為股權。

      所以AT1是高風險債券,購買者也知道。他們之所以愿意買,是因為高風險對應了高回報率。只要銀行不出事,他們就可以獲取超額收益?!度猩系难傆腥嗽敢馊ヌ?,只要給足夠的錢。

      在整個歐洲,一共發行了2750億美元的AT1債券。這為歐洲的銀行業提供了厚厚的安全墊。

      現在,瑞士當局打破了慣例,讓AT1債券持有者“優先陣亡”,而瑞信的股東們可以在被收購的時候拿回40%的資產,這令全球金融市場深感震驚。

      這不僅僅是瑞士的問題,也還將是歐洲的問題,甚至是全球的問題。

      以后,還有人愿意買AT1債券嗎?如果沒有人愿意買,那么銀行出現問題的時候就少了一支商業雇傭兵來充當救援“敢死隊”。

      這將直接把各國銀行、財政部推到前臺:銀行出事的時候,你們要么印鈔,要么拿納稅人的錢來堵窟窿吧!

      所以,不僅歐洲的2750億美元的AT1債券持有者需要跑路,銀行的股東們也會跑路——君不見,人傻錢多的沙特國家銀行,成為瑞信大股東才幾個月,購買股權的15億美元就損失了80%。

      這讓人聯想起2008年全球風暴前夕,中國平安收購比利時的富通集團,最后血虧200多億元人民幣的歷史。這兩件事驚人相似,都是歐洲對亞洲新興國家的金融收割。至少這次沙特國家銀行更幸運一些而已。

      瑞信暴雷后,歐洲各大銀行客戶的安全感會降低。所以,在歐洲的華人資產出逃是大概率的,至少在2023年要避避風頭吧。

      此外,大家還會想:價值172億美元的瑞信AT1債券陣亡了,持有他們的金融機構是誰,風險會不會外溢。

      根據公開資料,持有瑞信AT1債券的是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(PIMCO)、景順(Invesco)和BlueBay,此外還有高盛、摩根士丹利。

      看到了嗎,大部分是美國和英國的金融大鱷。

      華爾街或者倫敦金融城的大鱷們按照原來的規則,希望火中取栗,但這次都被瑞士當局割了韭菜,盡數“悶殺”。

      他們將來會反擊瑞士金融當局嗎?

      瑞信出事后,歐洲央行還是決定加息50個基點,而美聯儲也有可能在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宣布加息25個基點。

      歐美銀行業的生死劫,仍然看不到曙光。

      歐美的政客們優先考慮的是通脹,是選票,而不是銀行業。

      所以,如果有不少華人資產從歐美流出,投奔新加坡、香港,這一點都不意外。

      不過匯豐銀行等香港的銀行加班加點開戶,恐怕不僅有歐美的因素,還有內地的因素。

      疫情三年、關口封閉,大量的金融需求被壓抑?,F在內地居民可以去香港了,順便開個賬戶也是很自然的。

      這一波歐美銀行暴雷,再次告訴我們:資產想安全穿越經濟周期,實現升值、保值是很困難的。

      金融資產,天生就比不動產帶有更強的虛擬性和波動性。

      確定好家庭的資產之錨、資產壓艙石,是非常重要的。而大城市、核心地段的優質不動產,是天生的資產之錨,因為邏輯簡單、容易看懂,所以不容易上當,不容易被割韭菜。

      把財富和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,非常重要。大量配置金融資產等于信任別人,大量配置優質不動產等于相信自己。道理就這么簡單。

      關鍵詞:

      黄色网址在线观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