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科創板日報》3月21日訊(編輯 鄭遠方)新能源賽道多股迎來反彈。昨日儲能板塊集體大漲,今日鋰電概念股走高。截至收盤,蔚藍鋰芯漲停,國軒高科、德瑞鋰電漲超5%,億緯鋰能、寧德時代、德賽電池、孚能科技漲超3%。
消息面上,壓在鋰電廠商頭頂已久的一座成本大山正逐漸崩裂——作為鋰電正極材料中成本占比最高的原料,電池級碳酸鋰報價加速“俯沖”,僅3個月時間便跌去了50%,開始考驗30萬元噸價的關口:
(資料圖)
據上海鋼聯數據顯示,今日部分鋰電材料報價下跌,電池級碳酸鋰跌12500元/噸,均價報30萬元/噸。
另據富寶鋰電網20日數據,富寶碳酸鋰指數報26.65萬元/噸,下跌10000元/噸,電池級碳酸鋰報29.3萬元/噸,下跌10000元/噸。
鋰電成本壓力漸輕
碳酸鋰是鋰電正極材料中,成本占比最高的原料。
去年上半年的原材料漲價主要由電池廠“硬扛”,成本壓力大多未向下游傳導。不過,下半年比亞迪電池等接連傳出漲價消息,寧德時代、欣旺達、孚能科技等一眾電池廠商則選擇推行原材料價格聯動機制。
而如今隨著鋰價不斷下跌,興業證券本周報告預計,國內市場觀望情緒依然濃厚,年初電池企業來自車企的降價壓力得到緩解,鋰價的理性回歸已成必然,這將帶來產業鏈利潤的重新分配,對于材料加工、電池生產、整車制造乃至消費者均為利好,新能源車的普及率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,分析師看好在產業鏈盈利分配占優的電池環節。
東吳證券也補充稱,碳酸鋰價格加速下降,帶動電池成本明顯下降,即便電池絕大部分讓利車企,但電池盈利依然穩中略升,疊加儲能爆發加持,看好Q2鋰電迎來反轉。
鋰價支撐位在何處?
從碳酸鋰價格走勢來看,高工鋰電指出,其呈現明顯的“倒U”結構,并已進入加速下跌。
過去近一個月碳酸鋰價格的下跌速度,是過去近三個月跌速的2.5倍。這一下跌速度已經超過多數市場預測的數據,并正朝著20萬元/噸的價位俯沖,按照這一下跌速度,原本市場預期年底跌至20萬元/噸的價位,可能在今年二季度會到來。
該機構進一步表示,由此可見,鋰電產業上下游的供需錯配問題已得到極大緩解。在2023年碳酸鋰產能釋放預期下,相關廠商已經從“囤貨”、“待價而沽”,轉向競價清庫存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上文提及的“20萬元/噸”的碳酸鋰價位,正是之前寧德時代“鋰礦返利”計劃中的一部分結算價位。當時寧德時代給出的核心條款中便包含:未來三年,一部分動力電池的碳酸鋰價格以20萬元/噸結算。簽署這項合作的車企,需要將約80%的電池采購量,承諾給寧德時代。
這一價位也被看作是鋰電產業中下游博弈的心理價位,也有望成為產業鏈影響分化的一個節點。
中國科學院院士、中國電動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之前也指出,鋰價今后幾年會持續回歸,但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樣低,比較合理的價格平衡點可能在20萬元/噸左右?!疤偷匿噧r電池回收就無利可圖,所以要想把電池回收發展起來,鋰價不能過低”。
關鍵詞: